2019年11月1日 星期五

整理看完超級歪演講後的心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S3x3cy6mIE

超級歪在做的事,是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做到的,我很喜歡他的很多思想,那些來自各式著作,經由他吸收消化後,再提出的思想。
以下我也整理一下,看完他的演講後,我吸收消化後,再提出的思想。
 
1.勵志書籍中,均強調個人努力、上進就能夠改變不順遂、遇到困境的狀況,讓人在產生心理問題時,覺得自己無法適應社會、無法做的更好,都是自己努力就能夠改變的問題,而若是照書上去做還是無法改變,也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努力,是自己的錯。
 
這樣的書籍在亞洲暢銷,表示我們社會長期忽視、排除各種個人困境的社會因素,也導致各種社會問題不夠被重視,超級歪指出了男女高階職位的人數比例,來凸顯社會因素造成的個人困境。
 
除了超級歪舉的例子,我也可以補充,其實目前資本主義下,是否能夠賺錢是與才能、技能脫鉤的,尤其在台灣,炒房地產、出租房地、標工程、官商勾結、錢滾錢、繼承、詐騙等才是賺錢的方式,有一身能力、技能也一樣天天工作、過勞、低薪,這些不順遂、困境、貧富差距的社會問題,決不是推給個人努力就能夠解決的。
 
2.學習事物,不應該是以事物是否有用為導向,而是問題導向,是以想要解決某個問題為導向,不論學了是否有用,以想要解決某個問題為動力,才不會在發現事物沒用時失去動力。
 
想要解決某個問題,除了好奇心之外,同理心、過往的痛苦經歷、創傷、當下的困境都會是想要解決問題的成因。
 
超級歪說,哲學的起源是創傷,是如何跟自己不同的人共同生活,但我覺得哲學的起源,好奇心、同理心、創傷、困境都能導致人們想要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了解決問題而去學習事物、吸收知識,因而愛智。
 
3.超級歪談到小孩在學習語言時,小孩其實是會感到無法用現有語彙精準表達自己的需求,因此只會先學”要”或”不要”,因此我覺得,現有詞彙所能傳達的意義是有限的,所以才需要更細的去探討跟定義,才能更精準的表達出自身的需求。
 
4.閱讀量多的人,看到的世界是跟其他人不一樣的,由於腦中經歷、知道過了大量的故事、思想,所以認知世界的方式就會不一樣,讀什麼樣的書,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5. 人為什麼需要一到五都工作?
如果僅僅是為了活著,那麼其實不用工作那麼多天。
為了存錢養老?
為了不被其他人看不起?
又或者是大多數的工作都時間很長,被迫得跟著長時間工作?
以上這些都是被迫的,而人類主動的想要工作,是為了完成自己心中想做的事,將自己的精神實體化,如果沒能在工作中做到,表示那工作只是被迫的。
 
然後,金錢、資本的累積,並不是工作的意義,工作是個人為了將自己的精神實體化,而不是為了活得更好,甚至用金錢去奴役、剝削他人。
 
6.人類擁有意識的程度,分為吸收、肯定、反駁、創造思想,而書是意識的實體化。
 
每個人類都有意識,吸收思想、吸收知識肯定都是做得到的,然而超級歪認為,沒有去思考問題進行肯定、反駁,以及生產出新的思想的話,算是有意識嗎?
 
超級歪想要交有意識的朋友,而確實日常中,很難有善於批判性思考,且還能夠自己創造新思想、新解法的人。
 
有意識的活體很稀有,就算擁有批判性思考的人還算多,也很少有人能夠生產出思想,因此超級歪偏向找非活體的有意識的朋友。
 
如果朋友不需要互動,那麼超級歪說的,讀書是在與作者交朋友,就能成立。
 
書是意識的實體化,只要作者有試圖在書中傳達給讀者自己創造的思想,那麼不論是小說、漫畫、動畫、電影、哲學書等,都是有意識的。
 
如果生命不需要是活著的,只需要有意識,那麼書、各種故事、思想的載體,都是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