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有著童年受暴的經歷者,通常都會有著能夠被人們支持、認同、需要的願望。

以下是我對電影”小丑”的深入分析,涉及些微據透,請未看小丑者自行抉擇是否要被劇透。
 
 
 
 
有著童年受暴的經歷者,通常都會有著能夠被人們支持、認同、需要的願望。
 
就如同這篇文章(https://pansci.asia/archives/170952)所談的,我在看完小丑這部電影後,我看到的重點其實不是影片中拍出的,小丑被歧視、霸凌的過程,反而沒有拍出的,小丑童年的受虐、受暴經歷,才是我關注的,一個人的童年是否有受虐、受暴,才會導致一個人在精神層面上是否會有著強烈被需要、被認同的需求,影片一開始小丑就已經在服藥,但在還未服藥前他經歷了什麼?
 
我們知道了他小時候受虐、受暴,知道了他服藥後的一些無法自制的行為導致受歧視、霸凌、疏離,那麼在這之間的青年時期,脫離幼年的受虐、受暴後,他是為何開始服藥的?是如何的成為影片中服著多種藥物的中年?
 
當初吃藥時,藥物是在抑制痛苦,還是在抑制已經出現的無法自制行為?
如果是後者,那我們只能很遺憾的感慨他有著相當地獄的童年,導致青年時期就已經有無法自制的行為,但如果是前者,那麼是什麼讓青年的他那麼痛苦?
 
從小丑的願望可以看到,他渴望著被需要、被認同,從小丑的戀愛想像,也能發現到他渴望著被伴侶支持,而受虐、受暴的童年,會比缺乏被愛的童年,更加的渴望被需要、被認同,更加的渴望伴侶、友人的支持,而當這些無法被滿足,就會比有著普通童年的人,更加感到痛苦,因為從小就被言語、肢體暴力式的否定,強烈的感到自己不該存在在這世界上,所以比起長大後能夠安於自己的狀態的常人,從小受暴的人是無法在長大後輕易的滿足於自己的狀態的,他們無時無刻在意著索求著他人的支持、認同、肯定,好讓自己感受到被需要,感受到自己活著是有意義的,而不是小時候那些施暴者所讓自己感受到的那麼不值得存在。
 
跟單純童年缺乏被愛者不一樣,童年受暴者雖然大多童年也缺乏被愛,但童年受暴者多出了強烈被需要、被認同、被肯定的需求,這些不只是被愛就能夠解決的。
 
我也有著童年受暴的經歷,就算家人或許是因為愛我才打我,用打罵當作教育方式,但是我能感受到跟小丑一樣的感受,我能懂小丑在吃藥前的痛苦,我發現自己就算被愛著,也無法完全的滿足,我感受到思想上的孤寂,就如同小丑渴望有人能夠好好聽他在講些什麼,去理解他的想法,去跟他交流想法,去認同他的想法,去支持、肯定他的想法,去需要他的存在,進一步表示的是,渴望被理解、被認同、被肯定,以及最終被需要。
 
有著童年受暴的經歷者,通常都會有著能夠被人們支持、認同、需要的願望,所以小丑想當成名的諧星,而我想當被認同的思想家,甚至賢者,跟普通人不一樣的是,普通人在無法滿足成名的願望時,不會那麼在意到感受到強烈痛苦,也不會為了願望放棄其他工作跟生存的選項,然而對有著童年受暴的經歷者來說,完成願望是人生意義,是活下去的價值,是投入大量時間、就算自己不合適也想達成的,而在這條路上不順遂的痛苦,是能夠另尋道路的常人的很多倍,能成名的人很少,小丑或許就是因此痛苦的開始吃藥,這是我個人的猜測,我能看到小丑被歧視、霸凌之前的痛苦,我能懂童年受暴者在追尋什麼,這部”小丑”讓我感觸很深。
 
希望我的分析,能夠幫助到同樣感觸很深的人,意識到或許,童年受暴是很重要的成因,知道自己為何變成如此痛苦,是自我治療所需的起頭。
 
 
 
其他面相的心得:
1.小丑很明顯的無法在傷害他人的笑話中笑出來,很多笑話都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這點我很早以前也有感受到,也和我的新家人聊過這點,而且發現就算自嘲,使用的詞彙背後的刻板印象,也可能是某種歧視跟傷害,所以我一直以來都很難用開玩笑、笑話來讓人輕鬆,因此導致自己顯得很理性,不會去使用笑話,也很難隨意笑出來,就算不小心笑了,也會去反思這真的好笑嗎。
 
2.就算有著英雄存在,能夠阻止亞瑟被暴力對待,哀傷的是,如果英雄只能解決犯罪,霸凌,暴力,那麼亞瑟一樣會被排斥,歧視,孤單,沒人在意,沒人認同,沒人傾聽,亞瑟一樣會走上吃藥,而且就算沒有因為暴力而成為小丑傷人,一樣活在無法自制的笑(我認為是吃藥導致無法自制的笑,藥可能會損傷腦部。)與痛苦之中,這些不是英雄能夠解決的,而是要出現認同他,傾聽他,理解他,支持他,愛他的人。
 
英雄能夠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是我比較不懂的地方,這世界黑暗的不會只有暴力、犯罪、霸凌,像是家暴、非肢體的言語、精神暴力、小孩被當實現自己慾望的工具般培養、高度貧富不均、勞動剝削、找不到工作挨餓、高工時過勞、公地悲劇、空汙廢水汙然、生產過量、浪費食物(剩食被丟棄問題)、垃圾過量、過度捕撈開墾、農藥除草劑等,讓人生活環境更糟更痛苦的黑暗實在太多,所以若是英雄只是不殺人的去防止暴力、犯罪、霸凌,那麼這樣的希望、信仰,真的用處不大,只是讓亞瑟可能不會因為暴力而變小丑,但亞瑟一樣會痛苦到去吃藥,一樣會被排斥、疏離,如果最後連工作都沒了也找不到了,因為有英雄所以沒有暴力事件,那麼亞瑟或許會選擇不傷人的自殺。QQ
 
就算亞瑟的劇情中有個防止暴力的英雄存在,亞瑟一樣可能走向自殺,我會比較傾向於認為,那種英雄帶來的希望、信仰,不會比社會制度改革、資本主義改革重要,而參與在這些改革中的每位貢獻者,都是我心中覺得真正的英雄。 防止暴力只是在收拾殘局,改革才是在解決成因。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分析沒安全感的狀態,尋找改善的方法,對強烈缺乏被愛的人來說,是減輕自己的焦慮及不安的方式。

文章中提到,只要別覺得自己是缺乏安全感的人,持續給自己自信心,就能感到有安全感,然而這其實只能在多元之愛或開放式關係中部分成立,實際上在各種關係中缺乏安全感的人,有著更多是擁有自信心也無法解決的問題。
 
缺乏安全感,最根本的原因是害怕伴侶離開自己,然而就算不會離開,獨佔慾也會導致人害怕伴侶在關係中出軌,在情感或性上選擇了其他人,而就算消除了獨佔慾,也還會害怕伴侶不再那麼愛自己,這是三種不同的狀態,而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只能解決其中的幾項問題,以下我們來試圖分析看看,為什麼會感到不安。
 
一、 害怕伴侶離開自己。

1.自己孤單寂寞覺得冷,且嚮往有伴侶可以陪伴在自己身邊愛著自己。

2.目前伴侶愛著自己的部分,並不是對方生活中必須的。

3.目前伴侶愛著自己的部分,是可以被輕易取代的。覺得可能有其他更好的人,導致伴侶選擇跟其他更好的人在一起。

4.感受到伴侶並不是非跟自己在一起不可。覺得伴侶更在意的是自身欲求能否滿足,而不是非要跟某個人在一起。

5.感受到自己無法給予伴侶所需要的全部欲求,而在一對一的戀情中,欲求無法滿足的後果可能就是分手。

6.覺得自己不符合對方喜歡對象的條件,對方喜歡的只是自己裝出來的假象,或是對方自己腦補的形象,自己也難以改變自己更符合對方喜歡對象的條件,因此長期相處後可能會讓相互不滿、失望、痛苦,導致吵架、不合、分居。
 
二、 有著獨佔慾。

1.嚮往著一對一的戀情。

2.無法接受伴侶跟其他人有所接觸或發生關係。

3.難以信任伴侶的忠誠。伴侶日常中會對自己說謊被自己抓到,因此難以信任伴侶說的話。或是已經有出軌的紀錄。

4.無法滿足對方的性欲求,害怕對方找其他人滿足。

5.無法滿足對方的被愛、熱戀、浪漫、新鮮感、背德感等欲求,害怕對方找其他人滿足。
 
三、 消除了獨佔慾,建立多元之愛或開放式關係,還是有可能會害怕伴侶不再那麼愛自己。而這就比較是文章中敘述的,提升自己自信,相互間坦白溝通能解決的不安。

1.相較起其他伴侶,自己感覺自己比較不重要。

2.覺得伴侶比較愛其他伴侶。
 
想要成為不那麼不安、有安全感的人,會遇到的問題是,如果減輕了自己對伴侶的需求,其實就是相互都不那麼需要對方,這樣對於很需要被愛的人,反而是會感到孤單寂寞覺得冷的,因此,經營多元之愛或開放式關係,或許會是一個解決的方式。
 
一、 減輕自己對單一伴侶的需求,用其他方式分擔處理孤單寂寞覺得冷的問題。

1.不強求一定要有一個完全愛著自己,只需要著自己的人,能夠了解到這樣會讓雙方壓力都很大,人不可能沒缺點及不擅長或不想做之事,不可能完全相互愛著,各自的欲求也很多元,不可能雙方都能滿足對方的欲求,那樣雙方都必須強迫自己改變人格、行為,不一定是自己所希望的。

2.不強求自己能完全符合對方喜歡的對象,不需要去裝得很符合對方喜歡對象的條件,不需要隱藏自己的缺點跟黑歷史,不需要讓對方對自己有腦補的美好想像,只要有被愛著的部分就好,伴侶沒那麼愛自己也沒關係。

3.自己一個人住也很好,不一定非得同居。或是跟合適的好朋友、新家人同居,不一定要跟伴侶同居。就算想同居也可住附近或分房,保留個人的獨處私人空間。

4.不嚮往著一對一的愛情。

5.消除獨佔慾,不需要伴侶忠誠,接受伴侶跟其他人有所接觸或發生關係。或接受伴侶與其他伴侶有所接觸及發生關係。

6.試圖經營多元之愛,讓其他伴侶去給予對方,自己無法給予的。

7.不強求自己的慾求必須被單一伴侶給滿足。

8.不強求自己能去滿足對方所有欲求。
 
二、 增加自己對伴侶而言的重要程度。

1.共有財產、婚姻等方式去綑綁。這方式的問題是在對方不那麼愛自己之後,這些可能只是更麻煩跟痛苦的阻礙。

2.給予對方所需要的事物,增加自己的重要程度。這方式的問題是,如果是使用錢、物品等實際有價事物,不免會讓人感到對方是因為自己的錢財才跟自己在一起。

3.在尋找伴侶時就特意尋找其主要欲求較為特殊且稀缺的對象,而若自己能符合對方的的主要欲求,那麼能夠同樣符合的人就很稀有,自己對伴侶而言就比較重要。
 
由上述分析,可以發現,越是強烈需求被愛的人,越難減輕自己對伴侶的需求,也就越難有自信去不在意,伴侶是否可能因各種上述原因漸漸不再愛自己,所以除了給自己自信心之外,要解決缺乏安全感,又不會覺得相互都不那麼需要對方,那麼就是需要說服自己,不需要執著於特定一個人的完全需要自己,別去追求完全相愛且只能需要對方的排他一對一關係,把自己的孤單寂寞覺得冷分擔給其他關係的人去滿足,不論是好朋友、新家人、多元之愛、多元成家、開放式關係,都有機會能夠改善對單一伴侶的強烈焦慮及不安。
 
或許有人會問,強烈需求被愛的人能否就去試圖別強烈需求被愛,多去愛自己之類的,然而我想這比改善不安全感更難,強烈需求被愛大多跟小時候的生長環境有關,從小的缺乏、缺憾、痛苦,是很難根治的。
 
愛自己不等於對伴侶的需求就會減少,不等於欲求就會減少,愛自己也可以同時強烈需求被愛,愛自己表示的只是比較有自信而已,接受自己、愛上自己,都只是讓自己有自信,不等於就能有安全感,只要還是強烈想要被愛,那麼就會很在意伴侶,再有自信也一樣會不安。
 
愛自己、有自信,那麼會很在意伴侶嗎?如果也很在意伴侶,那麼全靠自信硬撐著,也只是剛好跟伴侶間的相互欲求都能滿足罷了,只要有一些相互的不滿,且難以為對方改變,那麼不安自然會出現。這種恰巧幸運,無助於幫助害怕關係中出現不滿導致不安的人,總不可能要人自求多福,燒香拜拜求好運。
 
再者,若是愛自己、有自信,等於沒那麼需要伴侶、在意伴侶,相互不合適,欲求無法相互滿足,大不了分手換一個伴侶,那麼這種建議也無助於很在意伴侶的人,與其建議他們分手,不如建議他們別嚮往一對一排他的關係,一對一會導致相互對對方的欲求過多,不滿的機率大增,不適合想要被愛的人。
 
相互不滿需要強求各自改變嗎?有些小事或許可以改變,但有些關乎人格、思想、行為的相互不滿,是難以改變的,相互間有些欲求是對方給不了的,對一對一信念者來說,結論或許會是,那就是相互間不合適,所以在一對一的狀況下,不合適就是分手,不論是否還有愛著對方的一些地方。
 
然而我在談的是,有必要這樣嗎?既然還有愛著的部分,有必要因為相互給不起對方所有的欲求,就一定要分手?
當然可以認為有必要,而我也只是在找跟我一樣覺得沒必要的人,並提供相關的理論去支持。
 
http://www.poly.tw/article.php?id=246
http://www.poly.tw/article.php?id=248

2019年10月13日 星期日

偽娘、跨女、MTF的自我認同可以同時存在的原因。偽娘能夠滿足於自身的狀態,不等於自認自己是男生。

一、 偽娘一定要是自認自己是男生才是偽娘嗎?
 
[偽娘能夠滿足於自身的狀態,不等於自認自己是男生。]
 
很多二次元作品中,被認為是偽娘的角色,其自我認同不一定是生理和社會性別認同上都是男生,很多其實都在生理或社會性別認同上想當女生,所以偽娘這個詞並不是被如此限定。
 
維基百科定義[偽娘通常在生理和心理認同上都仍是男性,如果是跨性別女性、變性人、雙性人等等通常不會稱為偽娘。[來源請求]]
 
然而被"請求來源"的解釋算是大眾日常使用的定義?
如果仔細去觀察普通人使用偽娘的時機,就會發現日常使用中,大多數普通人只是單純認為”有著男性要素(外貌或生殖器或性別氣質或自我認同為男性)的社會性別女性氣質展現者”為偽娘,但不會參考維基定義的去確認對方的自我認同是否為男生後才認為對方是偽娘,因此是否是偽娘,跟偽娘自己想不想當男生是無關的。
 
就算自稱是偽娘,或許偽娘只是不想手術、或是沒有生殖器官不安、或是覺得不用強求等,偽娘不介意自稱偽娘,能夠自我認同於自己合適的狀態,符合”有著男性要素(外貌或生殖器或性別氣質或自我認同為男性)的社會性別女性氣質展現者”,也想被好好的對待,而不是一定要自我認同自己是男生才能自稱偽娘。
 
另外,維基百科的定義不只是被"請求來源",也使用了 "通常"這個模稜兩可,不想得罪人的用詞,"通常"就表示不是”絕對”,所以偽娘也有可能在生理和心理認同上都不是男性,跨性別女性、變性人、雙性人也可能自稱偽娘,上述中可以看出偽娘的定義空間本來就還很廣,擅自將偽娘定義成"自我認同為男生的女裝者",是在窄化整個偽娘族群,也於實際民眾使用不符。
 
 
二、自我認同為女生的程度到哪才算是跨女或MTF?
[不覺得自己算是真的女生,或是不覺得需要完全成為真的女生時,就不算是跨女或MTF了嗎?]
 
[自我認同為女生才是跨女或MTF,然而自我認同是”女生”的”程度”到哪才有資格算是跨女或MTF?]
 
誰才是跨女(Transwoman)?
只有社會性別認同是女生,但生理性別認同不是女生的人算是嗎?
只有生理性別認同是女生,但社會性別認同不是女生的人算是嗎?
生理跟社會認同都是女生的人算是嗎?
MTF是否都是跨女?
跨女是否都是MTF?
被排除的人又該叫做什麼?
 
誰才是MTF(Male-to-female)?
生理性別認同是女生,但不想做手術的人算是嗎?
生理性別認同是女生,想做完全性別重置手術,但還沒做的人算是嗎?
生理性別外貌認同是女生,性器官認同是男生,只想做切除睪丸的人算是嗎?
生理性別外貌認同是女生,性器官認同是男生,只想隆乳的人算是嗎?
生理性別外貌認同是女生,性器官認同是男生,只想美白、除毛等美化身體的人算是嗎?
做完手術的人可自稱MTF嗎?
只有想做醫美,但還沒做的人算是嗎?
Shemale、ladyboy算是嗎?
被排除的人又該叫做什麼?
 
生理性別認同上,如果天生生理條件不好(骨架寬到沒幾件衣服能穿、臉型男性化到化妝也補救不了、身高高到自稱模特兒也很突兀、粗毛多到刮了也一堆黑點、聲音低到練女聲也學不來等一堆問題),也不想醫美及手術(可能窮困沒那麼多錢、或不想傷身體、或就算醫美也難以自我滿意、醫美不是萬能的,而且有些很傷身體或有可能有各式後遺症),不想強求自己去醫美及手術,自覺自己身體不夠算是女生,因此不介意自稱偽娘時,就不算是跨女或MTF了嗎?想要去醫美及手術到何種程度才能自稱生理性別認同為女生?
 
社會性別認同上,如果外貌無法PASS,沒有勇氣在日常生活上維持real life experience(實際生活體驗),由於太過憂鬱痛苦,不想再強求一定要做到RLE,自覺沒有在日常生活維持RLE不算是社會性別女生,因此不介意自稱偽娘時,就不算是跨女或MTF了嗎?想要在日常生活中展現性別氣質到何種程度才能自稱社會性別認同為女生?
 
 
三、滿足於自身狀態,同時符合偽娘及跨女的定義,為何要被說是在自辱?
 
[任何辭彙都可以被需要的人用來自我認同,羞辱只會出現在擅自稱呼他人時。]
 
很多人說,不論外貌多醜,只要內心自認女生就算跨女或MTF,然而自認女生的程度到哪,才算是自認女生?有很多人不認為自己該強求自己去更像真的女生,而偽(假的)娘(女生)很符合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態,那麼為何一定要覺得這是在自辱?
 
一定要自認自己是真的女生才行嗎?然後強迫人在”自己實際身體狀況”及自認是真的女生時”真的女生的形象”中感到衝突、痛苦、憂鬱,為何不能夠允許人滿足於自身目前不夠女生的狀態?自認自己是偽(假的)娘(女生)到底哪裡自辱了?自認自己不夠女生的人,不想強求成為真的女生的人就不算跨女或MTF了嗎?
 
如果跨女或MTF自我認同為偽(假的)娘(女生)是一種自我羞辱,那麼真的女生是什麼?是做完性別重置手術的人嗎?還是有想做性別重置手術的人才是真的女生?沒想做手術的算嗎?沒有生理性別不安(不厭惡自己的性器官)的人算嗎?
 
如果觀念夠友善,”社會性別認同是女生,但生理性別認同不是女生的人”也能是真的女生,哪麼”社會性別認同是女生,但生理性別認同不是女生的人”,一定要自認為自己是真的女生才不是在自我羞辱嗎?
 
如果跨女或MTF一定要是自認為自己是真的女生的人才能算是,不論身體、外貌、打扮長怎樣,那麼請問不認為自己算真的女生的人,就算社會性別認同、生理外貌認同、性器官認同中有是女生的項目,也不能自稱跨女或MTF囉?
 
如果可以,那這樣的人自認為是偽娘(假的女生)有什麼錯嗎?哪裡自我羞辱了?
如果不行,那跨女或MTF的定義要加上自認是真的女生的人才算囉?
明確自己的自我認同是什麼,到底何來羞辱?
 
 
四、被當作偽娘等於被當作男生嗎?
 
[就算偽娘被認為是男生打扮成女生(有著男性要素(外貌或生殖器或性別氣質或自我認同為男性)的社會性別女性氣質展現者),也不等於偽娘自我認同為男生。]
 
外人會完全用對待男生的方式對待偽娘嗎?我想是不會的,不論是性別友善者還是性別不友善者,或是性別無表態者、性別不在意者,都不會在得知對方為偽娘的狀況下,用完全對待男生的方式對待偽娘。
 
也就是說,就算日常使用中,普通人認為男生打扮成女生(有著男性要素(外貌或生殖器或性別氣質或自我認同為男性)的社會性別女性氣質展現者)為偽娘,也不一定就把偽娘完全當男生對待。
 
外人的不理解讓很多不想被稱為偽娘的跨女或MTF受到錯稱,不等於偽娘這個詞是在指偽娘自我認同是男生,也不等於外人就把偽娘完全當作男生對待。
 
因此,偽娘也可以只是一種狀態,或是一種社會性別,隨意用在他人身上可能會發生錯稱,但做為自我認同,則有助於明確自己合適的狀態,不用去強求手術切掉生殖器官。
 
 
五、反對者反對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定義偽娘的定義過於狹隘,害到自己被外人錯稱偽娘時比被錯稱跨女更痛苦(稱呼為女生才是正確),而不是其他人都認為偽娘是"自我認同為男生的女裝者"。
 
[就算自認為偽娘,也只是自認自己是有著男性要素(外貌或生殖器或性別氣質或自我認同為男性)的社會性別女性氣質展現者,而不是自我認同為男生的女裝者。]
 
跨女或MTF的寬鬆定義中可能導致有人能夠自稱偽娘,所以害得不想被稱為偽娘的其他人可能被不懂的外人錯稱,最根本的問題是想要被稱呼為女生的她們,覺得偽娘這詞比跨女更不好更差,她們認為偽娘就是自我認同為男生的女裝者,但那是她們自己窄化偽娘的定義,實際上偽娘字面上就只是假的女生,應用上就只是有著男性要素(外貌或生殖器或性別氣質或自我認同為男性)的社會性別女性氣質展現者,跟跨性別女性、男跨女,都一樣是會被外人認為不完全是女生的詞彙。
 
想要成為真的女生的跨女或MTF,大多都想被稱呼為女生而不是跨女,那麼既然都不想被稱為跨女了,來管想被稱為偽娘的跨女做什麼?如果是因為外人在其外貌不夠女生或得知其擁有男性生殖器的狀況下錯稱偽娘,那跟被稱為跨女一樣都讓其痛苦不是嗎?
 
她們憤怒的是外人的錯稱,她們因此要來禁止跟反對跨女或MTF自稱偽娘,這樣就能解決問題嗎?被外人稱作跨女或MTF,比被稱做偽娘還好?根本上還是她們認為偽娘這個詞更差不是嗎?
 
反對者就是覺得偽娘是"自我認同為男生的女裝者",所以被稱為偽娘比跨女或MTF更差。
然而當她們自己就這麼認為時,就算其他人根本沒這麼想,其他人只覺得偽娘是男生打扮成女生(有著男性要素(外貌或生殖器或性別氣質或自我認同為男性)的社會性別女性氣質展現者),她們也還是覺得偽娘是"自我認同為男生的女裝者",自己定義狹隘害到自己痛苦,其他跨女或MTF必須因此別自稱偽娘?
 
想要成為真的女生的跨女或MTF不想要跨女或MTF中有偽娘,不想要強求成為真的女生的跨女或MTF,或許不介意自稱偽娘,那麼需要把跨女或MTF定義的更嚴謹一點嗎?要排除掉不想要強求成為真的女生的人嗎?
 
我可以坦白說,我就是看不慣有一些"想要成為真的女生的跨女或MTF",在各式出現偽娘的文章下,發表著偽娘一定自我認同為男生,跨女或MTF不該自認偽娘的言論,不論是說那是在自辱,還是側面的用那是二次元才能用的說法,去禁止及反對他人做自我認同,所以我才會跳出來反駁,沒人會想被他人不爽,我是不甘心如此壓迫被散佈,才站出來反駁的,我的情緒是生氣的沒錯,上篇文章打的太激動,還請見諒,對不起。
 
 
六、偽娘是二次元的詞彙所以就不能用在三次元了嗎?
 
二次元中的故事也可以在三次元中出現,反過來亦然,小說中的故事也都跟三次元有關,
虛構的人物也是由三次元的知識才能夠建構出來的,心理層面的描寫也是由三次元的基礎去寫入二次元的,辭彙當然是可以通用的。
 
 
七、偽娘字面上偽(假的)娘(女生)的意涵有那麼重要嗎?
 
其實很有趣的,我在自我認同是偽娘時,其實不會去特意意識到其字面上偽(假的)娘(女生)的意涵,會去很重視這意涵的人,通常是無法接受這個詞的人。
 
我其實不認為性別友善者在使用偽娘這個詞時,有在強調假的女生這個意涵(不友善者才會有明顯強調的感覺),對於自稱偽娘的跨女或MTF來說,偽娘或許只是種狀態上的認同,而對於我個人來說,偽娘可以被單獨為一種社會性別對待,良好的非男也非女的方式。
 
 
八、 誰在硬塞價值觀給其他人?
 
1.禁止及反對跨女或MTF中出現自稱偽娘的人,說那是自辱,因此在很多地方發表偽娘一定自認為男生,跨女或MTF不該自認偽娘的言論,去干涉他人的自我認同。
 
2.支持跨女或MTF中想要自稱偽娘的人就可以自稱,發表偽娘能夠滿足於自身的狀態,不等於自認自己是男生的言論,給予立論去讓大家自由去做自我認同,不強迫妳需要認同我的說法。
 
請問上述誰才比較是在干涉他人?
為什麼一定要追求成為真的女生,才能算是女生,才叫做跨女或MTF?醫美、手術、RLE、追求女生形象到什麼樣的程度才叫真的女生?
 
 
九、或許會被問到,有著男性性器官,且沒有打算完全成為真的女生的人,既然自稱偽娘,就別同時認為自己是跨女或MTF就好了啊?
 
所以跨女或MTF的定義要加上,想成為真的女生的人才算跨女或MTF囉?然後還要去定義真的女生是什麼狀態?或是加個排他條款,只要自稱偽娘,就別自稱跨女或MTF,該這樣嗎?這是那些禁止及反對跨女或MTF中出現自稱偽娘的人希望的嗎?她們有什麼資格去干涉其他人做自我認同?為什麼跨女或MTF一定要是想成為真的女生的人才算?真的女生又是什麼樣的狀態?
 
 
十、偽娘被一些人認為是貶義辭彙,然而詞彙由來不能只看壞的一面,也有好的故事跟使用。
 
有人認為偽娘是在日本語境下,以一種男性視角之凝視,所創立出的假女性,其語意內涵與跨性別有水火不容之餘。
 
會談到男性視角之凝視,我想其指的應該是偽娘的氣質展現,以及被作為非女生的特殊對待,偽娘的氣質展現其實跟刻板印象中的女性氣質展現差不多,關鍵在於被作為非女生的特殊對待,在有些不良好的創作中,偽娘是被不好的對待,我想這是偽娘這個詞被厭惡的關鍵,然而不能忽視的是,也有良好的創作,是以偽娘為主體,給予良好的對待,而我嚮往的社會是良好的對待偽娘,喜歡那種非二元性別的角色,才會社會性別自我認同為偽娘。
 
刻板印象中的女性氣質展現該被尊崇嗎?這問題其實很妙,因為想成為社會性別女生的人,幾乎都在這麼做,所以不只是偽娘,只要自我認同是社會性別女生的部分跨女或MTF,也都是在做一樣的事,一樣被男性視角凝視,而如果不這麼做,那麼其實就是打破社會性別框架,做著非二元社會性別的行為。
 
作為偽娘獨立於男女之外的被對待,其非二元的性別其實相當符合跨性別,一點也不水火不容。
 
偽娘的社會性別認同、生理外貌認同、性器官認同中哪些項目是女生,能否因此也是跨女或MTF,是該被釐清及探討的,只是一昧的禁止跟反對並不會解決問題,所以我提供以上立論,供需要的人參考。
 
[偽(假的)娘(女生)也是有部分想成為女生,若因此而被排除在外,那麼真的女生是什麼?]

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分析喜歡撒嬌跟依偎著對方的受與受、P與P在關愛上的相互不滿足該如何解決。


 
當渴望被關愛,喜歡撒嬌跟依偎著對方的人,像是受與受或是P與P在一起,優點是能夠懂對方在想什麼,抱起來比較有心有靈犀的感覺,也能知道對方想要被摸頭還是讚美,完全的知道對方的各式撒嬌、依偎、活潑、可愛的行為是希望得到什麼樣的關愛。
 
然而相互撒嬌跟依偎是很難獲得滿足的,因為沒有一方會主動去給予對方帶領、關愛、保護、接觸、照顧、讚美、浪漫等行為,雙方都希望對方能夠做出上述攻方(或稱為給予方)的行為,在沒有事先談好的狀況下,就會雙方都沒做出足夠的給予方的行為,導致要嘛其中一方被迫無法撒嬌、依偎的成為給予方,要嘛就是雙方都得不到足夠的滿足,導致相互失望及不滿。
 
被迫長期成為給予方的人,久了也會疲累,沒有心力再一直關愛,甚至感到不公平,就只有自己無法好好撒嬌跟依偎(因為對方不成為給予方,不做給予方的行為),因而就算知道對方希望得到什麼關愛,也無法再積極的給予,有時就直接忽略掉了,這同樣導致相互失望及不滿,漸漸的疏離、吵架,最後分手。
 
上述的問題讓很多人認為攻受在一起才會幸福,然而真的只能如此嗎?受受、PP要怎麼相互滿足對方所需要的關愛?
 
首先我們來分析受方會希望給予方有哪些細微的關愛行為。(有些或許很刻板印象,但我無意於加深刻板印象,我只是在分析我看到的狀況並寫出來,若是大家能突破刻板印象,我也很支持。)
這裡所指的關愛是在相當細微的互動中去滿足的,例如說給予方”主動”的做以下行為:

1.帶領(主動牽著受方逛街、問受方想去哪、規劃行程、找話題、找交集、找能一起做的事、一起完成的目標)

2.關心(主動詢問受方的生活、傳訊息關心受方)

3.保護(主動在意受方的安全、都先在走前面,遇到問題時也都先挺身幫受方擋下)

4.照顧(主動設想受方缺乏什麼,注意著受方生活上的細節,事先幫受方做些貼心的舉動)

5.接觸(主動牽手、擁抱受方,能看出受方希望什麼樣的接觸,像是摸頭、親親,或摟抱逛街放閃之類的)

6.鼓勵(主動鼓勵受方缺乏自信的地方,幫助受方追尋自己想做到的事)

7.讚美(主動說受方很可愛、漂亮,受方做到些什麼時給予稱讚、獎勵)

8.浪漫行為(主動做些社會刻板印象的浪漫行為,像是拍照放閃、送禮、慶祝各種日子、摟抱逛街等)

9.氣質展現(主動在肢體、語句、語氣、心靈上都讓人感到成熟、沉穩、冷靜、溫柔,讓受方能夠放下在社會中生存的堅強表象,去撒嬌、依偎給予方)

10.性愛的攻方(主動在性愛中承擔攻方,能看出受方希望什麼樣的對待,去滿足受方)
 
以上這些或許還未很全面,但大致上勾勒了受方希望得到的關愛,當受與受、P與P在一起,是不可能相互同時既是受方也是給予方,如果這些關愛被分攤的去相互給予,也會讓人感到關愛的滿足不夠全面。
 
為此我思考出了一個可以嘗試的方法,我自己也還未嘗試過(因為才剛跟同居四年的第一任分手,才會思考為何會分手,思考出受與受在一起面臨的困境,才會有這篇文章),因為還未試過這方法,所以大家當作參考就好。
 
我覺得既然給予方是需要很明確的行為、形象、氣質展現,那麼在沒有考慮要多元之愛(或還未能達成多元之愛)的狀況下,就只能雙方輪流去扮演,但是應該不能是太短期的扮演,可能要以天數為單位,一天至幾天輪流的扮演給予方,整天都成為對方的大姐姐/哥哥之類的,這種扮演對於本來就思想成熟的人來說並不難,而且也可以多練習幾次來熟練。
 
要能夠雙方都做到能扮演給予方,必須雙方都歷練豐富,過去經歷上有當過給予方,才會比較能夠成功扮演以及切換,不然就是要用更長的時間去多多相互輪流練習了,在給予時主動給予關愛,在受時盡情撒嬌跟依偎。其中也可以空出幾天是雙方都是受的朋友時間,一起像朋友般的玩樂,不用去扮演給予跟撒嬌索求。
 
我覺得要能夠做到上述這些,受跟受、P跟P才能較長久的相處在一起,供大家參考,也歡迎討論跟搭訕。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