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從伴侶到家人,我們在欲求什麼?伴侶是什麼?該怎麼避免注定的分手?

重新檢視,追尋伴侶這件,我未曾去懷疑過的事,儘管我似乎一直都希望有人能夠陪伴自己,有著被愛的需求,但是伴侶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不該找固砲或好朋友或新家人就好,我該如何定義伴侶?如果社會普遍定義跟我不同該怎麼辦?來分析看看吧。
 
社會塑造了情侶、伴侶、婚姻等關係的樣態,讓人覺得好像就該那樣做,就我個人過去對伴侶的期望,是有同居(或住附近)一起生活、相互認同(生活習慣及思想上)、相互理解及信任、相互聊天、相互一起完成什麼、相互有交集、相互關愛、相互固定性關係、相互不給對方經濟壓力、各自經濟獨立(不用被養)的人,我將這麼多期望都限制在了一個人身上,然而若是沒人能夠那麼完美怎麼辦?
 
人都有缺點,不可能相互完全認同,話題會聊完,不可能一直都有交集,固定性關係會膩,不可能一直被限制住,說謊易於生存及維持形象,不可能一直保持相互信任,人都有其自身焦慮跟壓力要處理,不可能一直能去關愛對方,欲求的越完美,就越不可能能維持,於是就分手了。
 
這樣的欲求肯定是出錯了什麼,於是我脫離二元制愛情的洗腦,成為多元之愛者,因為把期望都壓在單一伴侶身上,多數人勢必都會分手,只是何時分手的時間問題而已,我必須拆分這些期望,從不同人身上獲得滿足。
 
然而多元之愛雖然是多人,但一樣是在追求多人的”伴侶”關係,也就是說若是不去重新定義伴侶,沒意識到該去把自身欲求做拆分,那麼一樣會對各伴侶都要求很多,而且既然都拆分了,為何不能把有些友愛或新家人的愛就能達成的欲求,分散給這些關係的人?何必都要壓在伴侶身上?
 
如果將欲求分散給好朋友及新家人,那麼伴侶該剩下什麼,而好朋友跟新家人又能滿足那些欲求? 這些欲求其中有些是我認為必要的,有些則相互綑綁,如果沒有相互理解及信任,就不會能維持固定性關係,如果沒有相互信任、認同、關愛,就不會想同居,如果沒有各自經濟獨立,就會給對方帶來經濟壓力,沒有相互有交集,就不會想相互聊天及一起完成什麼。
 
1. 不論是伴侶、固砲、好朋友、新家人,必要的都是各自經濟獨立、相互不給對方經濟壓力。
這項對我而言是必備的。
 
2. 我會想要有人跟自己同居(或住附近),主要是想要有人可以隨時抱抱,至於聊天跟性慾,就算不同居也可以做到,我性慾不強,也不需要一直有人陪聊,所以同居最大的誘因對我而言,是能隨時抱抱,因此同居的欲求不一定要壓在伴侶身上,好朋友或新家人可以讓我抱抱的話,就能來同居滿足我的這項欲求,而同居綑綁相互認同跟相互關愛,有相互理解跟信任,才能放心同居及相互幫助,有認同對方生活習慣才能適應雙方同居生活,有關愛才會給予抱抱。
同居(或住附近)一起生活、相互理解及信任、相互認同(生活習慣及思想上)、相互關愛。
這項比較屬於新家人的定義。
 
3. 不能過於依賴單一新家人的擁抱,所以需要有相互理解、相互認同、能抱抱的其他對象,因此若是有無法同居,只能偶爾見面的對象,就可以是好朋友或新家人。
相互理解及信任、相互認同(思想上)、相互關愛。
這項比較屬於新家人或好朋友的定義。
 
4. 再來是聊天、一起完成什麼的對象,只要相互有交集,遠距離也可以聊天,而一起完成什麼,有些就需要約時間見面一起去完成,而沒同居在一起的好朋友或新家人也都可以滿足這欲求。
相互有交集、相互聊天、相互一起完成什麼。
這項比較屬於好朋友的定義。
 
5. 性慾,在固定性關係的狀況下,可以由嚴謹的固砲(會去理解及認識對方,產生相互信任)滿足,而這不需要同居就能做到滿足。
相互理解及信任、相互固定性關係。
這項比較屬於嚴謹的固砲的定義。
 
由上述分析可以發現,過去我認為的伴侶,必須把新家人、好朋友、固砲該做的事全做到,這樣的重視單一伴侶,很容易就會把單一伴侶看得太過重要,這樣的伴侶可能跟會跟偶像一樣,重要到會讓人幫其找藉口,以及去美化對方的行為,忽視掉其缺點及BUG,這是難以自我控制的下意識行為,因為自身把單一伴侶看得太過重要導致的。
 
全都要做到的高標準在找不到藉口、無法美化時,也會時常導致相互失望,充滿不滿,最後分手,這不是我希望的伴侶定義。
 
於是社會普遍是如何定義伴侶這個詞的?就我觀察,使用伴侶這個詞時,比較接近情侶或配偶,不一定有結婚,而情侶、配偶至少會擁有第3項跟第5項的關係,其餘的則不一定需要。
由此可知:
 
6. 大家所期望擁有的伴侶、情侶、戀人、配偶,在我觀察的社會普遍定義,最基礎至少要有:
相互理解及信任、相互固定性關係、相互認同(思想上)、相互關愛。
這項比較屬於伴侶、情侶、戀人、配偶的定義
 
結論,我不一定需要依照社會對伴侶的定義來限制住自己,2至5項都能組合成我需要的對象,而別把很多需求強加在一人身上,才是這次分析的重點,我需要多認識人,多述說這些思想,才能夠找到能不相互傷害,不排他的多個新關係,不論那該叫做新家人、好朋友、固砲、伴侶,相互知道各自的需求跟責任就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