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人的方法有很多種,有些人先從網路上的思想認識,有些人先從見面時的外貌及談吐認識,有些人先從上課、工作、生活上的行為認識,有些人先從身體接觸認識。
不論是先從何種方式認識的,當雙方都有在追求著更進一步的關係,就會去認識對方,而認識對方,就會消耗著雙方的談資,興趣、專長、經歷、思想等,當這些消耗到一定程度,雙方足夠認識對方,就有可能產生信任,然而當談資耗完,雙方都完全了解對方,要再追求更進一步的關係,就需要能夠相互認同的對方。
理解產生信任,但信任並不表示認同,所以要再更密切的關係,就還需要能夠相互認同,在思想上或生活習慣上相互認同,就會更珍惜對方。
然而理解、信任、認同都做到了,產生的是像新家人的相互珍惜感,但無法創造新的談資,無法再聊得愉快,關係會像老夫老妻或老朋友般,或許心有靈犀,但能聊得不多了。
若要持續產生新的談資,就必須有所交集,也就是說,興趣、專長必須有一致之處,才能像好朋友一樣一起去探索、研究這項興趣、專長,而且興趣要真的是興趣,才會有主動,而不是迎合對方的感覺,這樣才能真的快樂一同去探索。
想將以上全部的欲求都在一個人身上實踐嗎? 如果沒有這樣的人存在,那要怎麼辦呢?
我專攻的興趣是很冷僻的,全台可能也沒幾個跟我一樣真心對這有興趣。
我分析出來的各式思想是很稀有的,全台可能也沒幾個能夠跟我相互認同。
因此我就可以很明確的瞭解到,我幾乎不可能找到能夠滿足所有欲求的單一一個人。
根本的解決方式是人格、思想、價值觀足夠相似到,能夠透徹的談開缺乏談資的問題,讓沉默不會不安及尷尬,至於交集,有共同有興趣的事物時,就會出現,就算真的都沒有交集,那麼一樣可以用日常問候、關心、抱抱等方式陪伴對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