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9日 星期一

定義許多上層性別詞彙,讓溝通更加仔細,減少相互誤解。

給所有在尋找自我認同卻被他人質疑的人,能夠用來確認自己及說服他人的立論。
以下定義若有讓人感到自身自我認同被排除在辭彙定義之外,歡迎提供您的想法供我修正。
我已盡力在定義中讓人可以自行排除或自我認同,也會客觀承認哪些是性別框架(刻板印象),我希望分析各式詞彙細緻的細節,讓大家更好討論性別問題,減少相互誤解。
 
 
Sex(生理性別):目前法定定義是生殖器官。
(有陰莖或睪丸。或沒有陰莖、睪丸但摘除了胸部+子宮+卵巢者,為男生。
有胸部或子宮或卵巢。或沒有胸部、子宮、卵巢但摘除了陰莖+睪丸者,為女生。)。

廣義定義包含非生殖器官之生理性徵(皮膚、毛髮、骨架、臉型、聲音、體毛鬍鬚、體態等),雖然有些只是生理性別性徵的性別框架(刻板印象),像是女生長髮、皮膚細白、骨架小、聲音高等,並不是絕對的,但也確實是運行中的性別框架,足以影響所有在這社會中的人,我支持推翻性別框架(刻板印象),但為了好好討論,在此依舊陳述出來。

在廣義定義下,若生殖器官不全是同個性別(有陰莖+豐胸手術),或生殖器官與生理性徵不是同個性別(有陰莖+生理性徵女,有子宮+生理性徵男,可用吃藥或手術達到),則生理性別就有非二元的可能,因此生理性別不只有男女,包含了非二元。
精細定義為基因、性激素等差異所區分的各種生理性別,可以相當多種。
 
 
Gender(社會角色):由氣質表達所區分的各種社會角色。

gender expression(氣質表達):包含了行為、動作、外觀、化妝、裝扮、談吐、氣質、思想、價值觀等等,任何gender role(社會角色中的角色)都能夠被歸類於正在做氣質表達,氣質表達表示的是那些行為、動作、外觀、裝扮等,而不是"角色"本身,gender expression是各種gender能被辦別區分的要素。

氣質表達其實就是主要的性別框架(刻板印象),社會角色男該像社會角色男,社會角色女該像社會角色女,偽娘該像偽娘,人類在定義各式詞彙時,就必然區分出了各種框架,問題在於這些框架能否不成為規訓,能否只是自我認同、個人追求,而不是去規訓其他人也必須要符合這些框架。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詞彙定義,不同對性別氣質的理解,打破性別框架的意思,其實是去接納及尊重各種不同的定義,而不是要求所有人都放棄自己追尋的自我認同。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自我認同,且不去否定、規訓、干涉他人的自我認同,用接納及尊重,來達成打破性別框架的目的。
 
 
sex gender identity (心理性別、性別認同):自我認同是某種性別,可能指生理性別認同,也可能指社會角色認同,也可能是生理性別認同+社會角色認同。

網路上的定義是把Gender或gender identity翻譯為心理性別,但在中文使用下,能夠感受到在使用心理性別時指的是心中對於性別的自我認同。

很多人會用心理性別來區分跨男或跨女及其他跨性別的差異,認為只有心理想當男或女的跨性別者,才可以自稱跨男或跨女,排除掉了不夠想成為男或女的人,然而他們忽略的是所謂的心理想當男或女是指什麼?

心理(心裡)想當男或女是指陰莖、睪丸、胸部、子宮、卵巢、皮膚、毛髮、骨架、臉型、聲音、體毛鬍鬚、體態、行為、動作、外觀、化妝、裝扮、談吐、氣質、思想、價值觀哪些想當男或女才叫想當男或女?
一定要以上全都想當男或女才能叫作跨男或跨女嗎?

如果不用,只要有部分想當男或女就可以自稱跨男或跨女,那麼這種只有部分想當男或女的跨性別者,其心理性別是什麼?非二元?

當詞彙過於簡化,就會出現心理性別這種無視了細節自我認同的詞彙,心理性別非二元根本無法傳達一個跨性別者想在哪些地方跨到什麼程度,用心理性別是非二元來限定一個跨性別不可自稱跨男或跨女,只是在推崇男或女必須是完整的男或女,心理只有部分想成為男或女,不被承認。

因此我認為只要有任意一項細節想當男或女的跨性別者,都可以自稱跨女或跨男,若真的有人很不滿意我這種說法,那麼在別來抨擊我搞分化的前提下,或許可以分為部分跨男、部分跨女、完全跨男、完全跨女。
 
 
sex identity(生理性別認同):自我認同是某種生理性別組合,可以再細分成生殖器官認同及生理性徵認同,由於可以細分,所以不一定非男或女不可,也可以是非二元。
 
Sex organ identity (生殖器官認同):自我認同是某種生理生殖器官組合,陰莖、睪丸、胸部、子宮、卵巢,由於可以細分,所以不一定非男或女不可,也可以是非二元。
 
Secondary sex characteristic identity (生理性徵認同): 自我認同是某種生理性徵組合,皮膚、毛髮、骨架、臉型、聲音、體毛鬍鬚、體態等,由於可以細分,所以不一定非男或女不可,也可以是非二元。
 
gender identity(社會角色認同):自我認同是某種氣質表達組合,行為、動作、外觀、化妝、裝扮、談吐、氣質、思想、價值觀,由於可以細分,所以不一定非男或女不可,也可以是非二元。
 
 
 
跨性別:社會跨性別和生理跨性別。
 
Transgender(社會跨性別): 社會角色認同與生理或出生性別(生理性別或出生性別擇一,去自我認同或自行排除)不同者。
 
Transsexual(生理跨性別): 生理性別認同與生理或出生性別(生理性別或出生性別擇一,去自我認同或自行排除)不同者。
 
transwomen(跨性別女性): 社會跨性別女性和生理跨性別女性。
 
transman(跨性別男性):社會跨性別男性和生理跨性別男性。
 
社會跨性別女性:社會角色認同中有想成為女性的氣質表達項目,與生理或出生性別(生理性別或出生性別擇一,去自我認同或自行排除)不同者。
 
生理跨性別女性: 生理性別認同中有想成為女性的生殖器官或生理性徵項目,與生理或出生性別(生理性別或出生性別擇一,去自我認同或自行排除)不同者。
 
社會跨性別男性:社會角色認同中有想成為男性的氣質表達項目,與生理或出生性別(生理性別或出生性別擇一,去自我認同或自行排除)不同者。
 
生理跨性別男性: 生理性別認同中有想成為男性的生殖器官或生理性徵項目,與生理或出生性別(生理性別或出生性別擇一,去自我認同或自行排除)不同者。
 
跨性別翻成英文似乎就只有Transgender,而Transsexual被包含在Transgender之下,我想這定義是模糊不夠精確的,這會造成很多自我認同上的問題,以及討論辯論時的問題,區分開來後不論社會跨性別或生理跨性別一樣都是跨性別(目前沒英文對映辭彙)。
 
網路上的定義是性別認同與出生性別不同者,但是出生性別是既定事實無法變動,能變動的是生理性別,這會造成認為跨性別只是過程的生理跨性別者,做完手術更改生理性別後,因為出生性別不變而被定義為生理跨性別,但這不一定是其所希望的,因此我的定義是讓人自行選擇。
 
目前中文圈中跨女=MTF(male-to-female)、跨男=FTM(female-to-male)的認知也蠻多的,所以英文male-to-female、female-to-male是否大多只用在Transsexual之下,以及是否要因中文使用而改變,是可以討論的事。
 
 
 
sex dysphoria(生理性別不安):sex(生理性別)與sex identity(生理性別認同)不一致,包含生殖器官不安及生理性徵不安。
 
Sex organ dysphoria(生殖器官性別不安):Sex organ(生殖器官)與Sex organ identity (生殖器官認同)不一致,純粹的厭惡自身生殖器官,會希望做生殖器官手術,並往其他生殖器官靠攏。
 
Secondary sex characteristic dysphoria(生理性徵性別不安):Secondary sex characteristic(生理性徵)與Secondary sex characteristic identity (生理性徵認同)不一致,純粹的厭惡自身的生理性徵,會以各種方式往其他生理性徵靠攏。
 
gender dysphoria(社會角色不安):社會角色束縛社會角色的不安和生理性別束縛社會角色的性別不安。
 
gender bundled gender dysphoria(社會角色束縛社會角色的不安):gender (社會角色)與gender identity(社會角色認同)不一致,當社會使自身認為某社會角色的gender expression(氣質表達)是什麼樣子,但自己沒有達到時,就會有不安,是社會角色該像社會角色的觀念導致的。
例如說順性別者,其他人會辨認其氣質表達去以男生或女生對待,但在其氣質表達不夠男生或女生時,就會被社會規訓,導致自己的氣質表達是否不夠男生或女生上感到不安。
例如說跨男或跨女,已經因為氣質表達而被當作社會角色男生或女生對待,但還是會在自己的氣質表達是否不夠男生或女生上感到不安。
這與Sex bundled gender dysphoria(生理性別束縛社會角色的性別不安)的生理性別該像社會角色不同,所以是不同的不安。
 
Sex bundled gender dysphoria(生理性別束縛社會角色的性別不安):sex(生理性別)或出生性別與gender identity(社會角色認同)不一致,導致在實踐異於生理性別的社會角色時被社會規訓,無法好好成為自己的社會角色,進而感到不安。
社會觀念將生理性別或出生性別與社會角色綑綁(生理男該像社會角色男,生理女該像社會角色女),因此導致sex(生理性別)或出生性別與gender identity(社會角色認同)不一致的人,會被社會規訓sex(生理性別)或出生性別與gender(社會角色)該一致,進而無法追求自身gender identity(社會角色認同),導致"生理性別束縛社會角色的性別不安"。
 
網路上沒有gender bundled gender dysphoria、Sex bundled gender dysphoria,而gender dysphoria則被用來定義成Sex bundled gender dysphoria的內容,查維基百科就知道,然而這不夠精確,事實上更細分的話是需要拆開來談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